茶碗晚歌

瞎搞一气

但为君故

by.挽歌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※有bug,第一次正经写完一篇小说,完全小白
※叙事比较平淡,没什么大波大澜的故事
※人物塑造苦手
(群里的练笔,还是想在撸否发一遍)

【1】
柳叶青,碧草盈,有娇巧燕语萦耳。九寒天已过,如今正是初春时候。曦光淡淡,消去了清晨些许凉意,朝露未晞,呼吸间尽是清新湿润。
小城镇的百姓起得早,街巷边已有了摊子,一眼望去花花绿绿:菜蔬、零嘴、小玩物……吆喝声不绝于耳,远近交替,颇有些趣味。
一少年背负着几卷卷轴,步稳而轻,一身书香雅致气质,一张仪表堂堂俊脸,在熙攘人群中格外出众,得不少青眼。他一转身,迈入书店。
老板正慵懒地歪斜着身子,见了少年,随即喜笑颜开,起身相迎,道:“小公子,有好些日不见了!先生可是作了新字画?”
被称作“小公子”的少年回以一笑:“正是。我家先生昨日挥就,随意取了几幅,交与我拿来卖掉。”
那小公子卸了背篓,小心翼翼取出卷轴,逐个铺开,看直了老板的眼。
画也好,字也好!
墨色山水,远屋近瓦,幽远舒放,题字风骨尤佳,含着洒脱随性。整卷颇富意境,好似仍有墨香缭绕,游至心间,转瞬又游至天边。
“真真是佳作!先生真不愧是游历过山水的文人雅士,有意境,手笔妙啊……哎呀呀,不止手笔妙,心也好,不收甚么费用,教这穷乡僻壤的孩子认认字呢……”
想着先生眉眼,小公子不由笑了。
“我家先生自然好。”

捧着换得的大兜银钱、买来的菜蔬,小公子加快了脚步。
先生大抵已在讲课了。

【2】
小城镇北边有个村落,傍山而居,初春绵延的黛色山峦,掩映着瓦砾茅草。渐行渐近,咿咿呀呀的书声落入耳中,和着山间云雾,别有一番意味。
推开那扇半掩的门,轻踏入小小院落。不大的书屋中,坐着十几个孩童,摇头晃脑,放开了嗓门跟着先生读生课,只不过声音还稚嫩得很,不时遇了难读的生字,嗓音一滞,拉长的调子令人啼笑皆非。
立在屋前的青年人踱着步,一手持书,一手背在身后,略一歪头,唇角弧度加深几分。启唇,又放慢了语速,耐心重读,清亮温声响彻书屋,直扬过小院,撩动人心弦。
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”
在孩童读诗声中,素衣先生抬头望来,正对上小公子的眼眸,一双温雅笑眼望进了他心底。先生无声地做了个口型。
「辛苦了。」
空气中陡添些热度,再也觉不到晨凉,大概是到上午了罢。
小公子移开眼,慌慌忙忙去安置银钱菜蔬。
院里新生的嫩草尖滑落露水。

先生讲课,小公子便提扫帚清扫庭院,扛扁担挑几桶水,全不似寻常文人不通杂务、“百无一用”。杂务琐事做完了,就捧一卷书,坐在书屋门槛附近研读。以他的程度,完全不必与幼学的孩童们一同听课。他只是向往那人讲课的风采,喜欢他诵读的音调,喜欢他侃侃而谈的样子,想要去触碰、去感受。
就像两人初见时,先生举止间韵味风雅,不染世俗狡谲,同那些官员的虚伪大为不同,这无一不是小公子所向往的。
于是,他从不曾错过一堂课,或是端坐在书屋内,抑或是默默守在屋外。

讲解过了释义,孩童们不倦朗读,试着背这首小诗。
“有谁能背下来?”
无人应答。先生眼一转,向屋外看了看。
“那么,不如让你们师兄来个示范?”
闻言,小公子只得放下读完的书卷,跨过门槛,霎时十几双小眼睛齐齐盯着他,端正站好了,张口便来。背诵这首诗,对他来说自然不成问题。
小公子背诵诗歌文章时,视线习惯聚集在先生面部,背得认真投入,也不觉得什么,只是今天这首《短歌行》……
“……青青子衿,悠悠…我心。”
“但为君故……”
本来只不需思索,诵出熟记的诗句,可语速不自觉地减慢、再慢,最后竟停了下来。小公子难得的分神了。
“但为君故……”他在想什么。
一分神,目光就重新聚焦,他看见了他所想的。他忘了自己正在做什么,只是看着先生,一阵恍惚。
直到几个小童发出了疑惑的轻咦,小公子才猛然清醒,咳嗽了几下,继续背诵。
“怎么了,还不会背诗了?”小公子飞速瞟过一眼,先生眼里满是揶揄的味道,不禁以手捂脸。那句诗却仍回响在脑海里。但为君故。
让孩童们立刻背全诗实在不易,先生便讲些课外的东西,取来一卷《三国志》,讲曹操,讲三国鼎立,讲场场战事。小公子干脆落了座。
先生讲起这些,好似说书一样有趣,不像史书教本一样索然无味,英杰事迹、趣闻轶事,谈笑风生,如临其境,听得一众孩童双眼放光,如痴如醉。
真是好极了。小公子心说。

刚一放课,孩童们簇到先生身旁,塞他满怀晨起摸来的果子,去探那《三国志》。先生任孩子抢着翻看,走到小公子身边,递过一把果子。
才翻了一会儿,孩童们就一阵撇嘴:“看不懂!没先生讲得有趣嘛!”又一阵风似的卷出了书屋,撒欢儿玩去了。
“平常教书先生,哪有在课上讲故事的,也就有先生了吧。”
“仅此一家,”先生笑得有几分得意。“那样的教学多古板,是吧,这位小公子?”
“……先生!你怎么也叫我小公子……”
“嗯?风华正茂,学识过人,这称呼不正好?”
小公子被这话噎住,无言地啃起果子。

【3】
用过午膳,小公子选了书屋中一桌案,铺开纸墨抄录文章,先生则坐在椅子上读书。
山脚村落的午后是安静的。成人的遥相呼应、妇人的窃窃私语、孩童的嬉笑玩闹、家禽的不停鸣叫,在山谷间一遍遍回荡,经了自然的洗涤,余下的声响轻如羽翼,好似从远方飘来。不是万籁俱寂的安静,而是从祥和安宁中品味出的安静。
初春午间的阳光并不强烈,携着舒适暖意,透过小窗,一寸一寸爬上了桌案,在笔尖跃动。温热的风拂来,衣襟微微颤动。小公子不为所动,持笔的手规规矩矩,眼中全是认真。
先生侧过头,默默地看着。
从前,他也曾见过这双眼中的认真坚定,也曾唤他一声“小公子”。

那时,他因不喜官场莫测,无心功名利禄,便不再应试,干脆凭这笔墨行游,踏这山河万里。途经一座繁华城池,正逢一个不小的商人世家设宴,受了主人的邀请。商家主人光明磊落,于文也有些造诣,他就应了邀赴宴。两人相见,交谈甚欢,他不由驻留数日。
主人接待宾客时,他在庭院中漫步,无意间瞥见了廊柱后的目光。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站在走廊内,正瞅着他,看衣着年龄,一定就是商家的小公子了。
他转身走上前,笑道:“这位小公子,你看的是在下吗?”
孩子似是不知怎么回复才妥当,板着一张小脸,生疏笨拙地向他行礼,想了半天,恭谨问道:“先生如何称呼?”
这副样子,看来是孩子为了做好礼数,学着大人的言行呢。
他不禁被这孩子逗笑:“小公子不必如此拘谨,我一来不为官,二来不从商,与我之间,不需要做全礼数。”
“那……先生如此才华,为什么不去做官呢?”
“说实话,我不喜官场。”
“是吗?”孩子的眼睛亮了起来,语气里添了高兴,也不再拘谨地板着脸了。“我也不喜欢。我不喜欢和父亲往来的那些大官,不喜欢商贾间复杂的应酬算计……”

当夜里,主人牵着那位有趣的小公子来到他面前,说孩子欲拜他为师。小公子抬头望他,神情写满了期望。
他一愣。“我游山河,行不定,小公子可想好了?”
听闻此言,主人急切道:“先生当真不愿留下来?”
“恕难遂愿,我志不在此。”
真是与自家孩子很像。末子自幼就不喜奢华富丽,商贾间应酬算计,主人身为父亲知他性子,若强留他在商家,也是苦了他一生,倘若他愿意,不如随了这孩子的愿,让他去寻他心中所欲罢。
主人叹了口气。
小公子垂下眼,半晌,点了点头:“我想好了。”再度抬眼,已是认真坚定的神情,伴着还稚嫩的小脸印在了先生心中。

【4】
“在这里停留一年多了,过几日,动身离开吧。”
“嗯。”

几日后。
书卷、多余笔墨都留给了孩童们,先生和小公子只背着衣物、盘缠、惯用的笔墨,在村中人的不舍中,踏着晨起的雾,走上路途。
“小公子啊,你跟了我几年了?”
“有五年了。”
五年了啊。他陪我云游这么久了。
五年了啊。先生教诲我这么久了。
“你已经到这个年龄了,真不去应试?”
“嗯,我不去。”小公子别过头,又小声嘟囔:“和先生一起,就很好了。”他好像听见了先生的轻笑,面上有些发热。
“前几日,你背诵不甚流利啊。是什么诗来着?罚重背一遍。”
要真罚早就罚了,话题转得如此突兀,肯定有圈套。可惜,即便知晓是先生的圈套,他也只能跳了。
小公子不情愿地背了一遍《短歌行》,这一次毫无瑕疵。
声罢,先生笑意更浓了。
“但为君故。”
小公子不解,转头看先生,却被温柔极了的笑容弄得无措。
先生一字一句重复:“但为君故。”
“嗯……但为君故。”

新绿晕染在晨雾中,青山远黛如画,愿同你走遍千山万水,但为君故。

“去江南吧,江南的春美。”
“好。”

end.

评论(6)

热度(9)